• 确博日记
  • 工作时间:09:30 pm-06:24 pm

解锁网站加速密码:探秘网站缓存

网站缓存是什么

确博建站


网站缓存,简单来说,就是将网站中的一些数据(如网页、图片、脚本、样式表等)临时存储在特定的存储介质中,当用户再次请求相同的数据时,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,而不必重新从原始服务器获取。这就好比在你家附近设置了一个小型仓库,你经常需要的物品就放在这个仓库里,当你需要时,不用再跑到远处的大仓库去取,直接从附近的小仓库拿就行,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。

网站缓存对于提升网站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它就像是网站的 “加速器”,能够显著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。在互联网时代,用户的耐心是有限的,如果一个网站加载速度过慢,很可能导致用户直接离开,转而访问其他网站。而通过缓存技术,当用户再次访问网站时,能够快速获取所需数据,减少等待时间,提升用户体验。此外,缓存还能减轻服务器的负载压力。服务器就像一个忙碌的工人,每次处理用户请求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。如果大量请求都需要服务器重新生成数据,服务器的负担会很重。而有了缓存,对于那些频繁访问的数据,服务器无需重复处理,降低了服务器的处理压力,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其他重要任务。同时,缓存还可以降低带宽成本,减少数据传输量,为网站运营者节省开支 。

网站缓存如何工作

缓存工作机制

网站缓存的工作机制涉及多个环节。当用户首次访问网站的某个页面时,浏览器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,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,会处理请求并返回相应的数据,这些数据包括网页内容、图片、脚本等。同时,服务器会在响应头中添加一些缓存相关的信息,如 Cache-Control、Expires 等字段,用于指示浏览器如何缓存这些数据 。

浏览器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和缓存信息后,会根据这些信息来决定是否缓存数据以及缓存的时长。如果服务器设置了允许缓存,浏览器会将数据存储在本地的缓存中,缓存的存储位置一般分为内存缓存和磁盘缓存。内存缓存速度快,但容量有限,适合存储频繁访问且体积较小的资源,如脚本、字体和图片等;磁盘缓存容量较大,可以存储更多的资源,像 HTML 文档、CSS 样式表、JavaScript 脚本以及图片等静态资源通常会存储在磁盘缓存中,但访问速度稍逊于内存缓存。当用户再次访问相同的页面或资源时,浏览器会首先检查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该资源的缓存。如果存在缓存,浏览器会根据缓存标识(如缓存的过期时间、ETag 等)判断缓存是否过期。如果缓存未过期,浏览器会直接从本地缓存中加载资源,不再向服务器发送请求,这大大加快了页面的加载速度;如果缓存已过期,浏览器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,验证资源是否有更新。服务器会根据浏览器发送的验证信息(如 If-Modified-Since、If-None-Match 等字段)来判断资源是否有变化。如果资源没有变化,服务器会返回 304 状态码,告知浏览器可以继续使用本地缓存;如果资源有变化,服务器会返回新的资源,浏览器会更新本地缓存 。

除了浏览器缓存,还有服务器端缓存和 CDN 缓存。服务器端缓存是将数据缓存到服务器的内存或磁盘中,当有相同的请求到达服务器时,服务器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数据并返回给客户端,减少数据库查询等操作,提高服务器的响应速度。CDN 缓存则是利用分布在各地的节点服务器,将网站的静态资源缓存到离用户更近的节点上。当用户请求这些资源时,CDN 节点会直接返回缓存的资源,而无需经过源服务器,进一步减少了数据传输的距离和时间,提升了用户访问网站的速度 。

缓存控制头详解

在 HTTP 响应头中,有多个字段用于控制缓存行为,其中 Cache-Control 和 Expires 是两个重要的字段。

Cache-Control 是 HTTP/1.1 中用于控制缓存的主要字段,它提供了丰富的指令来定义缓存策略。常见的取值及含义如下:

  • public:表示所有内容都将被缓存,不仅客户端浏览器可以缓存,代理服务器等中间缓存也可以缓存。例如,一个网站的公共图片资源设置为 public,那么在经过的代理服务器和用户浏览器中都可以被缓存,后续的请求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,减少了重复的数据传输。
  • private:意味着所有内容只有客户端可以缓存,代理服务器不能缓存。比如用户个人的订单页面等私有信息,设置为 private 可以保证这些信息不会被代理服务器缓存,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。
  • no-cache:客户端会缓存内容,但每次使用缓存时需要经过协商缓存来验证决定是否真正使用。也就是说,浏览器在使用缓存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,验证缓存是否过期或资源是否有更新。例如,对于一些经常更新的新闻页面,可以设置为 no-cache,保证用户每次访问时都能获取到最新的内容,同时又利用了缓存减少了部分数据传输。
  • no-store:所有内容都不会被缓存,无论是强制缓存还是协商缓存都不使用。这适用于一些敏感信息,如包含用户密码等重要数据的页面,确保这些信息不会被存储在任何缓存中,保障数据的安全性。
  • max-age=xxx:表示缓存内容将在 xxx 秒后失效。例如,设置 max-age=3600,说明该资源在 3600 秒(1 小时)内是有效的,在这期间再次请求该资源,浏览器会直接从缓存中获取 。

Expires 是 HTTP/1.0 控制网页缓存的字段,其值为服务器返回该请求的结果缓存的到期时间,是一个绝对的 GMT 时间。例如,Expires: Thu, 01 Dec 2022 16:00:00 GMT,表示在这个时间之前,客户端可以直接使用缓存结果。然而,由于它依赖于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时间同步,如果两者时间存在误差,可能会导致缓存失效不准确的问题,所以在 HTTP/1.1 中逐渐被 Cache-Control 替代。当 Cache-Control 和 Expires 同时存在时,Cache-Control 的优先级更高,浏览器会优先根据 Cache-Control 的设置来处理缓存 。

网站缓存的类型

浏览器缓存

浏览器缓存是网站缓存中最贴近用户端的一种缓存方式,它将用户访问过的网页资源存储在本地,以便在用户再次访问同一网页时可以直接从本地加载,而不需要再次从服务器请求数据,从而提高页面加载速度,降低服务器压力和带宽消耗。浏览器缓存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:

  • 强缓存:强缓存是指浏览器直接从本地缓存中获取资源,而不和服务器进行交互。当浏览器请求一个资源时,如果该资源在强缓存有效期内,浏览器会直接使用本地缓存的资源,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。常见的强缓存控制头有Expires和Cache-Control。Expires指定资源的过期时间,是一个绝对时间点,例如Expires: Wed, 21 Oct 2023 07:28:00 GMT,表示在这个时间之前,浏览器可以直接使用缓存结果。但它依赖于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时间同步,如果两者时间存在误差,可能会导致缓存失效不准确的问题。Cache-Control则更为灵活,常用的属性有max-age,以秒为单位指定资源的有效期 ,例如Cache-Control: max-age=31536000表示资源在 31536000 秒(1 年)内有效。当Expires和Cache-Control同时存在时,浏览器会优先使用Cache-Control 。强缓存适用于长期不会变的静态资源,比如网站的图标、字体文件等,通过设置较长的强缓存时间,可以让用户在后续访问时快速加载这些资源,提升加载速度 。
  • 协商缓存:协商缓存是在缓存过期后,浏览器发送请求到服务器,由服务器根据请求头中的特定字段判断资源是否更新。如果资源未更新,服务器返回 304 状态码,浏览器继续使用本地缓存;如果资源已更新,服务器返回新的资源内容。实现协商缓存主要通过 HTTP 头部的Last-Modified / If-Modified-Since和ETag / If-None-Match字段。Last-Modified是服务器在响应中返回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,If-Modified-Since是浏览器在请求中携带上次的Last-Modified值,服务器根据此值判断资源是否更新。ETag是服务器为资源生成的唯一标识(一般是哈希值),If-None-Match是浏览器在请求中携带上次的ETag值,服务器根据此值判断资源是否更新。当Last-Modified和ETag同时存在时,浏览器会优先使用ETag 。协商缓存适用于频繁更新的资源,比如用户头像、需要实时性的数据如价格信息等,通过与服务器协商,可以确保用户获取到最新的资源 。
  • 启发式缓存:当服务器响应中没有明确的缓存策略时,浏览器会根据特定规则进行缓存,通常基于响应头中的Last-Modified字段,缓存时间通常为(Date - Last-Modified) * 10% 。
  • 本地存储缓存:使用 Web Storage API(localStorage和sessionStorage)进行缓存。localStorage提供持久化的本地存储,除非被清除,否则数据将一直存在;sessionStorage为每个给定的源(协议 + 域名 + 端口)提供一个独立的存储区域,该存储区域在页面会话期间可用 。
  • 预加载缓存:这是一种主动缓存策略,它允许开发者指定在页面加载过程中应该预先加载和缓存的资源。可以通过 HTML 的<link>标签或 HTTP 头部来实现,例如<link rel="preload" href="style.css" as="style"> 。

服务器端缓存

服务器端缓存是将数据缓存到服务器的内存或磁盘中,当有相同的请求到达服务器时,服务器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数据并返回给客户端,减少数据库查询等操作,提高服务器的响应速度。常见的服务器端缓存类型有:

  • 页面缓存:将整个页面的 HTML 内容缓存起来。当用户请求该页面时,服务器直接从缓存中返回页面,而不需要重新生成。例如,对于一些内容更新频率较低的新闻页面、产品介绍页面等,使用页面缓存可以大大提高响应速度。以一个电商网站的商品详情页为例,如果该商品的信息很少变动,将商品详情页进行页面缓存,当用户频繁访问该页面时,服务器可以快速从缓存中取出页面返回给用户,减少了重复生成页面的时间和资源消耗 。
  • 数据缓存:缓存数据库查询结果、计算结果等数据。比如,在一个论坛网站中,对于热门帖子的回复数量统计,每次用户访问帖子页面时都去数据库查询统计会消耗较多资源,将这个统计结果进行数据缓存,下次用户访问时直接从缓存中获取,提高了数据获取的效率。数据缓存可以减轻数据库的压力,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。
  • 对象缓存:缓存应用程序中的对象,如 Java 中的 Java 对象、PHP 中的类实例等。在一个基于 Java 开发的电商应用中,将用户购物车对象进行缓存,当用户在浏览商品过程中频繁操作购物车时,服务器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和更新购物车对象,而不需要每次都从数据库中读取和保存,提升了用户操作的响应速度 。

代理缓存

代理缓存是指由代理服务器下载并存储的页面,这些页面可以被多次访问。代理服务器作为一个中间节点,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,通过缓存机制,能够有效减少同一网站相同页面的重复请求。当一个用户通过代理服务器请求某个页面时,如果该页面已经被缓存,则代理服务器可以直接将缓存版本提供给用户,从而加快响应速度。对于一些高流量的网络门户,如美国在线(AOL)和 CompuServe,它们会预先缓存流行站点的内容,以便更快地向用户提供服务。例如,白宫等热门网站的内容通常会被放置在一个本地服务器上,以提高访问效率 。

代理缓存的工作原理如下:

  • 首次请求:当客户端首次请求一个资源时,请求会通过代理服务器转发至目标服务器。目标服务器处理完请求后将响应返回给代理服务器,代理服务器不仅将响应传递给客户端,还会根据特定的缓存策略决定是否将该响应保存在本地缓存中 。
  • 后续请求:对于后续来自相同或不同客户端对同一资源的请求,若该资源仍处于缓存有效期内且符合缓存条件,代理服务器可以直接使用其缓存的数据来响应请求,无需再次访问目标服务器 。
  • 缓存更新:代理服务器会定期检查缓存的有效性,或者当有新的请求到来时,它可能会向源服务器发送条件请求(例如带有If-Modified-Since或ETag的 HTTP 请求头),以确认缓存的内容是否仍然有效。如果源服务器指示缓存依然有效(如返回 304 Not Modified 状态码),则代理服务器继续使用缓存;否则,它会获取最新版本并更新缓存 。

代理缓存具有以下优点:

  • 加速访问速度:通过本地化地提供经常被请求的资源,减少了往返延迟,让用户能够更快地获取到所需内容 。
  • 降低带宽消耗:减少了重复的数据传输量,节省了带宽资源,对于一些流量较大的网站或网络环境,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。
  • 减轻服务器压力:降低了对原始服务器的直接请求数量,有助于提高服务器性能和稳定性,使原始服务器能够处理更多其他重要的任务 。
  • 提高可用性:即使原始服务器暂时不可用,只要缓存中的副本还有效,就可以继续为用户提供服务,提升了服务的可靠性 。

网站缓存的优势

加快网页加载速度

缓存能够显著加快网页的加载速度。在用户访问网站时,每一个网页元素,如图片、脚本、样式表等,都需要通过网络请求从服务器获取。如果没有缓存,每次访问都要进行这些请求,而网络传输存在延迟,特别是在网络状况不佳时,延迟会更加明显,导致页面加载缓慢。而有了缓存,当用户再次访问相同的页面或资源时,浏览器可以直接从本地缓存中获取这些资源,无需再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。这大大减少了网络请求的次数和数据传输量,使得页面能够快速加载,用户无需长时间等待。例如,一个包含多个图片和脚本的新闻网站,首次访问时可能需要花费数秒来加载所有资源,但在设置了合理的缓存策略后,用户再次访问该网站时,大部分资源可以从缓存中快速获取,页面加载时间可能缩短至不到 1 秒,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。

减轻服务器负担

缓存可以有效减轻服务器的负担。服务器就像一个忙碌的工厂,处理用户请求需要消耗计算资源、内存、CPU 等。如果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网站,每个用户的每一次请求都需要服务器重新处理和生成数据,服务器的负载压力会非常大。而缓存技术的应用,使得对于那些频繁访问的静态资源(如图片、样式表等)以及一些不经常变动的页面内容,服务器无需重复处理。当缓存命中时,服务器直接返回缓存中的数据,而不需要再次执行复杂的数据库查询、页面渲染等操作。以一个电商网站为例,在促销活动期间,可能会有大量用户访问商品详情页。如果没有缓存,服务器需要不断地从数据库中查询商品信息、处理图片等,容易造成服务器负载过高甚至崩溃。而通过设置页面缓存和数据缓存,服务器可以快速响应这些请求,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处理其他关键业务,如订单处理、用户认证等,提高了服务器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。

节省带宽资源

缓存有助于节省带宽资源,降低网站运营成本。带宽就像是网络传输的高速公路,数据在这条公路上传输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。每次用户从服务器获取数据,都会占用一定的带宽。如果大量用户频繁地请求相同的数据,就会导致带宽的大量消耗。而缓存的存在减少了数据的重复传输。当用户从缓存中获取资源时,不需要再次从服务器下载相同的数据,从而降低了网络流量。对于一些大型网站,特别是包含大量图片、视频等大文件的网站,缓存节省的带宽资源非常可观。比如,一个视频分享网站,如果没有缓存,大量用户观看同一个热门视频时,会不断地从服务器下载视频文件,消耗大量的带宽。而通过 CDN 缓存,将视频文件缓存到离用户更近的节点,用户可以从这些节点获取视频,减少了对源服务器的带宽压力,为网站运营者节省了大量的带宽费用 。

如何设置网站缓存

利用 CDN 缓存静态内容

利用 CDN(内容分发网络)缓存静态内容是提升网站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。CDN 通过在全球各地部署大量的节点服务器,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分布式网络。当用户请求网站的静态资源(如图片、CSS 文件、JavaScript 文件等)时,CDN 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、网络状况等因素,智能地选择离用户最近的节点服务器来提供服务。

以腾讯云 CDN 为例,设置过程如下:首先,在腾讯云官网注册并登录账号,进入 CDN 服务控制台。然后,点击 “创建加速域名”,在弹出的设置窗口中,填写需要加速的域名以及相关的配置信息,如源站类型(可以是 IP 地址、域名等)和源站地址,这些信息将用于 CDN 与源服务器进行通信获取资源 。配置完成后,需要修改 DNS 解析,将域名的 DNS 解析指向腾讯云 CDN 分配的 CNAME 地址,这样用户的访问请求就会被重定向到 CDN 节点。在 CDN 控制台中,还可以根据资源的更新频率和访问量,设置合理的缓存时间和缓存策略,例如对于更新频率较低的图片资源,可以设置较长的缓存时间(如 7 天或 30 天),以减少回源请求,提高访问速度;对于更新相对频繁的 CSS 文件,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较短的缓存时间(如 1 小时或 1 天) 。通过以上步骤,CDN 就可以将网站的静态资源缓存到离用户更近的节点上,当用户再次请求这些资源时,能够快速从 CDN 节点获取,减少网络传输延迟,提高用户访问速度 。

在 Web 应用框架中实现缓存

在 Web 应用框架中实现缓存可以有效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。以 Django 框架为例,Django 提供了丰富的缓存支持,包括内存缓存、文件系统缓存、数据库缓存以及第三方缓存(如 Redis 缓存)等多种方式 。

如果使用内存缓存,在 Django 的配置文件 settings.py 中,添加如下配置:

CACHES = {
'default': {
'BACKEND': 'django.core.cache.backends.locmem.LocMemCache',
'LOCATION': 'unique-snowflake',
}
}

这里使用了 Django 内置的内存缓存后端django.core.cache.backends.locmem.LocMemCache,LOCATION参数是一个唯一标识,用于区分不同的缓存实例 。

在视图函数中,可以使用缓存装饰器cache_page来缓存整个页面。例如:

from django.views.decorators.cache import cache_page
@cache_page(60 * 15) # 缓存15分钟
def my_view(request):
# 视图函数的逻辑
pass

上述代码将my_view视图函数的响应结果缓存 15 分钟,在这 15 分钟内,当有相同的请求到达时,Django 会直接从缓存中返回页面,而不需要重新执行视图函数的逻辑,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 。

如果要缓存数据库查询结果,可以在模型层进行操作。例如,假设我们有一个Article模型,获取文章列表时希望缓存查询结果:

from django.core.cache import cache
from.models import Article
def get_article_list():
cache_key = 'article_list'
articles = cache.get(cache_key)
if not articles:
articles = Article.objects.all()
cache.set(cache_key, articles, 60 * 10) # 缓存10分钟
return articles

在上述代码中,首先尝试从缓存中获取文章列表,如果缓存中不存在,则从数据库中查询,然后将查询结果存入缓存,并设置缓存有效期为 10 分钟,下次再调用该函数时,如果缓存未过期,就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文章列表,减少了数据库查询次数 。

配置缓存头

配置缓存头是控制网站缓存策略的关键步骤,通过合理设置缓存头,可以精确地控制浏览器和中间缓存服务器如何缓存资源。在 HTTP 响应头中,Cache-Control和Expires是两个主要用于控制缓存的字段 。

对于不经常更新的静态资源,如网站的图标文件favicon.ico,可以设置较长的缓存时间。在服务器配置中,添加如下响应头设置:  

<FilesMatch "/.(ico)$">
Header set Cache-Control "public, max-age=31536000"
</FilesMatch>

上述 Apache 配置表示对于所有的ico文件,设置Cache-Control头为public, max-age=31536000,public表示所有内容都将被缓存,包括浏览器和中间缓存服务器;max-age=31536000表示缓存有效期为 31536000 秒(即 1 年),这样在一年内,用户再次访问该图标文件时,浏览器会直接从本地缓存中获取,无需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。

对于一些动态生成的内容,如新闻详情页面,虽然内容更新相对频繁,但也可以适当设置缓存。可以使用协商缓存策略,通过设置Last-Modified和ETag头来实现。例如在 Python 的 Flask 框架中:

from flask import Flask, make_response
import hashlib
app = Flask(__name__)
@app.route('/news/<int:news_id>')
def news_detail(news_id):
# 获取新闻数据
news = get_news(news_id)
response = make_response(news.content)
# 设置Last-Modified头
last_modified = news.updated_at.strftime('%a, %d %b %Y %H:%M:%S GMT')
response.headers['Last-Modified'] = last_modified
# 计算ETag
etag = hashlib.md5(news.content.encode()).hexdigest()
response.headers['ETag'] = etag
return response

在上述代码中,首先获取新闻数据,然后创建响应对象。通过news.updated_at获取新闻的更新时间,并设置为Last-Modified头的值;通过对新闻内容进行 MD5 哈希计算生成ETag值,并设置到响应头中。当浏览器再次请求该新闻页面时,会在请求头中携带If-Modified-Since(值为上次的Last-Modified)和If-None-Match(值为上次的ETag),服务器根据这些值判断新闻内容是否有更新,如果未更新则返回 304 状态码,告知浏览器继续使用本地缓存,从而实现协商缓存 。

总结网站缓存的重要性

网站缓存是提升网站性能的关键技术,它通过将数据临时存储在特定介质中,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获取和处理,从多个方面为网站带来显著优势。无论是加快网页加载速度,让用户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信息,提升用户体验;还是减轻服务器负担,使服务器能够更高效地运行;亦或是节省带宽资源,降低运营成本,缓存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。对于网站开发者和运营者来说,深入理解网站缓存的原理、类型和设置方法,合理利用缓存技术,根据网站的实际需求和特点,选择合适的缓存策略和工具,是优化网站性能、提升用户满意度、增强网站竞争力的重要举措。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中,持续关注和优化网站缓存,将为网站的稳定运行和良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。


 

  • 在线列表
    1589813

  • 在线提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