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SNS 网站的运营中,用户调研是明确核心需求的基础 —— 只有知道用户 “为什么来、想获得什么”,才能设计出贴合需求的内容主题和功能(如职场社交用户可能需要 “行业资源对接”,而非单纯聊天)。

以下是具体落地方法,结合 SNS 平台特性设计:
一、先明确调研目标:聚焦 “SNS 核心场景”
SNS 用户的需求往往与 “社交互动”“内容获取”“自我表达” 相关,调研需先锁定平台核心场景,避免泛泛而谈。
-
- 用户通过平台想达成什么社交目的?(如 “认识行业前辈”“找合作资源”)
-
- 希望获取哪些内容?(如 “行业报告”“职场技巧”)
-
- 偏好哪种互动形式?(如 “一对一私信”“话题讨论”“线上沙龙”)
- 避免误区:不要问 “你需要什么功能?”(用户可能说不清楚),而是问 “你在工作中遇到 XX 问题时,会怎么解决?”(从场景反推需求)。
二、选择调研方法:结合 SNS 用户 “活跃性” 特性
SNS 用户更愿意在熟悉的场景中表达意见,可优先选择 “平台内调研”+“深度访谈” 结合,提高参与度和真实性。
1. 定量调研:快速收集整体需求(适合大规模用户)
通过问卷、行为数据统计,了解 “大多数用户” 的共性需求。
-
- 投放场景:用户登录后弹窗(非强制)、个人中心 “意见反馈” 入口、热门话题帖下附问卷链接。
-
-
- 用 “场景化选择题” 替代开放式问题(例:“当你想了解行业动态时,更倾向于?A. 看专业文章 B. 听前辈直播 C. 刷用户讨论”);
-
-
- 关联 SNS 核心行为(例:“你每周在平台发布内容的频率?A. 每天 1-2 条 B. 每周 3-5 条 C. 很少发布”—— 判断用户是 “内容生产者” 还是 “消费者”);
-
-
- 控制时长(5-8 个问题,3 分钟内完成),可搭配小激励(如 “完成问卷得 10 积分,可兑换话题置顶机会”)。
-
- 分析现有用户行为(无需用户主动参与):如 “用户停留时间最长的板块”(如职场社交的 “行业报告” 板块)、“互动最多的内容类型”(如 “简历优化” 帖点赞量高),直接反映需求优先级。
2. 定性调研:深挖需求背后的动机(适合核心用户)
通过访谈、焦点小组,了解 “需求为什么存在”,避免被表面答案误导。
-
- 筛选对象:选择 “高活跃用户”(如每周登录 5 次以上)和 “流失风险用户”(如近 1 个月登录减少),覆盖不同需求群体。
-
- 提问逻辑:从 “行为” 到 “感受” 再到 “需求”(例:
-
-
- “你最近在平台上有没有主动搜索过什么内容?”(行为)
-
-
- “找到想要的内容了吗?如果没找到,觉得哪里不方便?”(感受)
-
-
- “如果有一个功能能帮你快速找到这类内容,你希望它是什么样的?”(需求)
-
- SNS 专属问题:重点问社交相关需求(例:“你有没有在平台上添加过好友?如果有,是什么原因让你决定添加?”)。
-
- 邀请同类用户(如都是 “互联网行业新人”),围绕一个主题讨论(例:“如何让职场社交更高效?”)。
-
- 用 “角色扮演” 引导表达(例:“假设你是平台产品经理,你会给新人推荐什么功能?”),降低表达压力。
3. 非正式调研:从日常互动中捕捉需求(低成本高效)
SNS 平台的天然优势是用户互动频繁,可从日常内容和评论中发现需求。
-
- 统计热门帖下的高频评论(例:职场技巧帖下常出现 “求模板”—— 说明用户需要 “可直接复用的工具”);
-
- 关注用户提问(例:“有没有运营岗位的交流群?”—— 反映 “垂直领域社交” 需求)。
-
- 整理客服收到的高频问题(例:“怎么找到同行业的人?”),这些往往是未被满足的核心需求。
三、问题设计核心:避免 “假需求”,抓住 “真痛点”
调研的关键不是 “用户说想要什么”,而是 “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没解决”。以下是 SNS 场景下的问题设计模板:
需求类型
|
问题示例(职场社交平台)
|
目的
|
内容获取需求
|
“你曾在平台上搜索过但没找到的内容是什么?”
|
发现内容缺口(如 “本地行业活动”)
|
社交互动需求
|
“你想添加某人为好友,但最后没加,可能是什么原因?”
|
挖掘社交障碍(如 “对方资料太简单,不确定是否同行业”)
|
自我表达需求
|
“你为什么很少发布内容?(可多选)”
|
找到创作门槛(如 “怕没人看”“不知道写什么”)
|
功能体验需求
|
“使用平台时,哪类操作让你觉得麻烦?”
|
发现体验痛点(如 “找同行业用户步骤太多”)
|
- 避坑提醒:避免引导性问题(例:“你是否觉得我们的‘行业报告’板块很有用?”—— 易得到虚假肯定),改用中性表述(“你对‘行业报告’板块的使用频率是?”)。
四、调研结果分析:从 “数据” 到 “需求优先级”
收集到信息后,需筛选出 “核心需求”(影响用户留存和平台定位的需求),而非所有需求。
-
- 高频且重要(如职场社交用户 “找同行业人脉”)—— 优先满足;
-
- 高频但次要(如 “表情包更多样”)—— 后续优化;
-
- 低频但重要(如 “年度行业峰会报名”)—— 定期上线功能;
-
- 低频且次要(如 “更换头像边框”)—— 暂不考虑。
- SNS 特殊判断标准:若某需求能 “促进用户互动”(如 “组队参加行业活动”),即使当前用户提及率不高,也可能是核心需求(互动是 SNS 的生命线)。
案例:从调研到需求落地
- 调研发现:职场社交平台用户反馈 “想认识同行业的人,但不知道谁合适”(高频且重要);
- 需求拆解:用户需要 “快速匹配同行业、同需求的人”;
- 落地功能:开发 “行业标签匹配” 功能(用户设置 “互联网运营” 标签后,首页推荐同标签且活跃的用户),并在个人主页显示 “最近关注的话题”(降低社交破冰门槛)。
五、持续调研:SNS 用户需求会 “动态变化”
SNS 平台的用户需求会随用户规模、行业趋势变化(如职场社交平台初期用户需要 “找工作”,后期可能需要 “招人才”),需建立长期调研机制:
- 定期小范围调研:每月对 100 名活跃用户做短问卷(3 个问题),跟踪核心需求是否变化;
- 新功能上线后反馈:如推出 “话题直播” 功能后,通过 “观看时长”“互动率” 和用户评论,判断是否满足预期需求;
- 关注用户生命周期:新用户(0-3 个月)可能需要 “新手引导”,老用户(6 个月以上)可能需要 “更高阶的社交场景”(如 “行业小组”),调研需分层进行。
总结:SNS 用户调研的核心 ——“在社交场景中调研,为社交需求服务”
不同于电商等平台,SNS 用户的需求往往藏在 “互动行为” 和 “社交动机” 里:
- 优先在平台内调研(用户更放松,数据更真实);
- 多问 “行为” 和 “感受”,少问 “想要什么功能”;
- 重点关注 “能促进用户连接” 的需求(这是 SNS 的核心价值)。
通过调研明确核心需求后,再结合前文提到的 “主题相关性” 优化(如用户需要 “行业资源对接”,就围绕该需求设计内容主题和社交功能),才能让平台真正贴合用户期待。